老照片情思
几张已珍藏了二十多年的老照片,常常引起我不尽的情思——它们是我第一次亲手为自己的妻子和一双儿女留下的珍贵纪念品。
二十多年前,我在皖南山区广德县的一个农村中学教书,爱人在公社“五七小组”工作。我们有一男一女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虽然从繁华的闹市,蜗居到偏偏的乡村一隅,但是全家人得以朝夕相处,倒也知足矣。
令人遗憾的是,在那个“大革文化命”的年代,文化生活实在单调,乡村尤为贫乏。就拿照相来说吧,就很不容易。当时,我们的女儿已六岁,儿子也三岁了,还不曾有一张满意的合影。要想照张“全家福”,我得用一辆自行车,把女儿放在前面的大杠上,让妻子抱着儿子坐在后面的书包架上,蹬上一二十里弯弯的山道,去集镇或县城的照相馆去拍。那情景,用老乡们的话来说,“简直是在玩杂技。”
所幸那时自己年轻力壮,骑车技艺也比较高。不过,一趟惊险的旅行回来,往往是:我累得一身的汗;妻子紧张得两手心汗,两个孩子倒是一身的劲,一脸的笑。令人遗憾的是照片取回来,总是不能尽如人意。那上面的形象不是呆呆板板,就是疲惫不堪,用现在的时髦话讲,真有点“对不起观众”。那时我们常想:要是有架相机,自己在家中拍几张照片该多好啊!可我们当时的工资只能糊口,哪能买得起那高档消费品啊。
谁知有一次竟然来了机会。那是1976年春天的一天,一位城市下放知青从家里带来了一架相机,主动提出借给我们用用,说是我们家的两个孩子漂亮好玩,要留下点纪念。她让我们买来一筒120黑白胶卷,在山边,在水边,在家门边,我给孩子照,给妻子照,给邻友照,一气就照个净光。
冲洗出来一看,效果比预想的还好,对照片中的得意之作,我还一一配了诗。当然,那些照片和诗歌,都不免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如其中一张名为《姐姐弹琴我唱歌》的照片中,姐姐穿着旧步鞋,弟弟穿着补丁裤子,一句话:穷啊。这张照片的配诗是——
姐姐弹琴我唱歌,歌声翻山又过河。
飞到北京中南海,毛主席听了乐呵呵。
悠悠岁月,岁月悠悠,往日的时光已如流水逝去。不知是由于皖南秀丽山水的熏陶,还是由于童年艰苦生活的教化,照片上的姐弟两人一直聪慧纯朴,健康成长。如今,他们早已分别从安徽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毕业,为社会主义“四化”建功立业好多年了。
每当全家人难得一聚,一起欣赏那一本又一本家庭影集时,尽管彩色照片琳琅满目,可大家总对这几张黑白照片情有独钟。因为,它们留住了我们夫妇二人年轻的身影,留住了两个孩子童稚的欢笑,留下了山区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深情厚意,留下了我们对第二故乡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