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诱辨词义
语文课上,在讲到“瑕”字时,我解释为玉上的斑点,常用来比喻缺点。又举出下面几个含“瑕”的成语要同学们辨析——
白璧微瑕, 白璧无瑕, 瑕瑜互见, 瑕不掩瑜。
我首先问同学们,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这几个词语哪一个最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白璧无瑕”,我肯定了他们的答案。
接着我又问,哪个最坏。同学们有的答“白璧微瑕”,有的答“瑕不掩瑜”。不过多数人答的是“瑕瑜互见”。我又肯定了多数同学的意见。
这时,我又问这剩下的两个相比较而言,到底哪个好些。这次,回答“白璧微瑕”和回答“瑕不掩瑜”的简直势均力敌。双方互不相让,一个个眼睁睁地等着我“裁判”。
我想,“欲速则不达”。于是我没有直接简单地裁定谁是谁非,而是问道:“倘若有一件名贵物品,却又有一点小毛病。要是你喜欢它,会用这两个词中的哪一个形容它?”“瑕不掩瑜!”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要是你不大满意它呢?”“白璧微瑕!”回答还是异口同声。“那么,这两个到底哪个相对好些呢?”我的这群活泼可爱的学子都会意地笑了。
这时,我才总结道:
“‘白璧无瑕’是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小斑点。比喻人或事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它是褒义词。
“‘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是中性词。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白璧微瑕’比喻有些小缺点。两者虽然都是褒义词,但前者侧重于赞美优点,后者则侧重于对缺点的惋惜。”
这时,我的这些敏而好学的弟子都满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