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字趣谈
一 、不知是“否”不是“否”
有个在外求学的书生写信回家,说是想吃“否”,让家里人给买点托人带去。他家里人看信后莫名其妙,心想“否”是什么玩意,到哪儿去买。
还是俗话说得好:知儿莫过父。老父亲上街买了些杏子,托人带给宝贝儿子。
儿子喜滋滋地正要解谗,突然发现老父的一张亲笔信笺,上面写有四句打油诗——
小子来信要买“否”,急得老子满街走。买来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粗心的儿子羞愧得两颊绯红。
二 、“枇杷”不是此“琵琶”
有位私塾先生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家里的枇杷树结了不少果子,就写了张字条叫学生带给家长,让他带点枇杷来给自己尝尝。
学生家长看了字条,哭笑不得——原来那位先生竟把“枇杷”写成“琵琶”了!于是,这位家长让孩子给先生带去枇杷的同时,还带去了一张便笺,上面写有四句打油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想必先生记性差。“琵琶”倘若能结果,“唢呐”岂不要开花!
谗嘴的先生满面羞惭。
三 、只因秋“鱼”两分交
有位富贵人家的小姐,暗自爱上家中的一个落魄书生长工。碍于门第和家规,整天待在绣楼闺房中的她难以和昼夜辛劳的他相见。
好不容易等到有一天她的父母都出门了。小姐在闺阁中看到心上人在楼下扫地,想叫他上楼,又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她故意把一把剪刀丢下楼,想让小伙子送上去。谁知道这傻小子不能领会小姐意思,他以为是小姐不小心给掉下来的,就在楼下一下把剪刀抛了上去。
小姐又好气又好笑,于是又丢下一把芭蕉扇。心想这扇子又大又轻,不好抛上楼,你总得给我送上来了吧。没想到这呆小子轻轻一扬,又把扇子给抛了回去。
小姐煞费苦心地又丢下一小匝绣花丝线。这回,憨小子连抛了好多下,也没能抛上楼去。看着他那傻呼呼的样子,小姐在楼上差点儿笑出声来。这回她如愿以尝,他受宠若惊,他们卿卿我我。从那以后,寒来暑往,他俩又多次幽会。
有一天,长工告假还乡有事。不知小姐是出于考验还是嘴谗,她让小伙子给她带点他家乡的特产“秋鱼” 回来。可傻小子来时匆忙,却把心上人的嘱托忘得干干净净,气得小姐不理睬他。他愧疚万分,忙里偷闲,以诗言志,记下他和小姐的悲欢离合——
一把剪子二把蕉, 三把丝线立功劳。 罗纱帐中多快乐, 只因秋鱼两分交。
谁料想刚刚写好,恰巧被老爷看到,问他这写的是什么内容。他当然不能如实相告。窘迫之中,他急中生智,对老爷说这是他胡乱写的一首咏物诗——《芭蕉扇》,只是里面写别了一个字,“鱼”应为“雨”。老爷让他解释解释,他说:先用剪刀剪下芭蕉,再用丝线缝好。炎炎夏日,在罗纱帐中摇着它好不快乐,一场秋雨过后天凉了,扇子也用不上了。老爷听了,连连点头称道。后来还亲自把这诗的故事说给自己女儿听,他女儿暗自发笑。
就因为这首诗,这一对有情人还真的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