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教师学习“咬文嚼字”
今早看电视,一则报道吸引了我,一位老教师发现了《现代汉语词典》里八处错误,这着实让我震惊。做为语文教师,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字典和词典,我没有想到语文老师的工具书竟然会出错。上网搜索,查到这八处错误,仔细揣摩,觉得确实如此。
[错误选登]
1、不外: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第108页)
夏老指出,“出”含有“以外”之义,释义句末再加个“以外”纯属多余。
2、光头:头上不戴帽子(第470页)
夏老称,帽子就是戴在头上的,再在前面加此一词语义重复
3、冷害:由于气温降低,使某些植物遭受的破坏和死亡(第768页)
夏老指出,该句成分残缺兼搭配不当,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把“由于”或“使”删除,再把“遭受的破坏和死亡”改成“遭受破坏或被冻死的灾害”。
4、秋老虎:指立秋以后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第1039页)
“十分”和“炎热”语义重复,炎热就是十分热的意思,再在前面加“十分”修饰,语义重复。
5、案子涉及到好几个人(第1117页)
‘涉及到’一词用法错误。”夏传寿指出,“涉及”就是“涉及到”的意思,后面再加“到”,语意重复。
6、事业: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事业(第1153页)
夏老认为,用“事业”来解释“事业”,犯了回环反复定义的错误。最后的“事业”一词,应改为“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7、将未按婚姻法申领结婚证的男女,定义为丈夫、妻子(1314页)
8、错用“出乎意料”为“出乎意外”(1350页)
———以上错误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版)
这位老教师是马鞍山当涂一中退休语文教师夏传寿,在他列举的2002增补版《现代汉语词典》8处错误中,涉及到无主语病句、语义重复累赘、语义概念错误等。夏伟寿并不是特意逮着那些权威的字词典工具书或教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他发现的这些字词典、教辅用材错误,都是自己在查阅资料时,偶然间发现的,并未进行全部统计。夏传寿不仅以咬文嚼字著称,在教学上也是一把好手,他编写的“语文口诀学习法”,被赞为学术界的“一朵奇葩”。
由这位已经退休的老语文教师,我想到了自己。做学生时从没有怀疑过教材,怀疑过书本,更没有怀疑过老师,因为那时总觉得老师就是神,知道那么多知识。自己做了老师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始悟老师不是万能的。所以我告诫学生不要盲目迷信老师,要敢于质疑,帮助老师纠正错误。但我们也仅限于对我个人,我们从没质疑过教材。后来读到一些文章,谈到老师应该培养学生敢于向教材质疑,因为有的课文写作时并不十分严密,或者不合生活常识,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那时方醒悟,原来教材也有错误。于是课堂上,对教材多了几分审视,也一再要求学生读课文时要深入其中,又要脱离书本之外,不要完全迷信教材,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教材。
只是我没想到,经常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自己却没有做,因为自己从没想到工具书会有错。教语文也有些年头了,总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授课,虽然没有什么失误,可是也没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更缺少夏老师那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做老师的遇到疑惑,自己都懒得深究,不愿意研究,只想享受别人现成的成果,我们又怎么要求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呢?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尽信书,不如无书。”做为语文老师,我自责,因为自己脑中定式思维,总觉得既然能够出书,就一定是写得好的,就一定值得学习,却忘记了鲁迅先生的教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夏老学习,学会“咬文嚼字”,学会积累钻研,学会做一个合格语文教师。
(转自中华语文网“心语如烟的blog ” http://141111.blog.zhyww.cn/archives/2012/20125414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