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网站BBS
 网站留言板

  常青苑站长介绍 → 鼓励鞭策

[转帖]我与语文前辈夏传寿的文化传承之约
作者:陶 静

志愿微光里的文字守护

——我与语文前辈夏传寿的文化传承之约


    在科举博物馆“国家记忆·高考展厅”的旧讲台前,两段教育人生因对文字的共同敬畏悄然共鸣。那天我正以退休语文教师的身份做志愿讲解,细细说着1977年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一位精神矍铄的长者忽然驻足笑道:讲解员老师,我可是那年考试的阅考老师呢,李克强总理的试卷说不定我还批阅过呢!

    后来才知道,这位长者叫夏传寿——安徽省当涂一中退休高级教师、语文界闻名的“文字啄木鸟”。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还被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聘任为文化顾问,在博物馆接受了聘任证书,以专业力量为科举文化传承助力。同为退休语文人,我在志愿服务中为他讲解时,仿佛在文字的世界里遇到了同行的前辈,心里满是亲近与敬佩。

    夏老师逛博物馆从不是走马观花的休闲。在江南贡院展区的玻璃橱窗前,我们一同驻足在那段介绍“人生四喜”文字说明前,他指着其中“他乡遇故知”被写成“他乡见故知”的地方,语气恳切又认真:“你看这一字之差,意境不同。‘遇’是意外相逢的惊喜,‘见’就少了那份偶然的暖意。科举文化里的文字,每一个都藏着情感和故事啊。”当天下午,他就特意把自己撰写的有关文章链接发给我,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为江南贡院纠正这个用字的过程——从联系馆方沟通,到引用古籍佐证“遇”字的深意,甚至附上了《唐诗宋词选》里相关意境的词句,字里行间全是对文字的珍视。

    后来,我浏览着他公众号中其他的纠错案例,发现其中有许多他为南京旅游景点纠正文字错误的内容,如夫子庙大观园、王导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江宁织造博物馆、莫愁湖、白鹭洲公园等等。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原来退休后,我们语文人的战场还能在这么多地方。

    更让我触动的是他“常态化找茬”的坚持。夏老师常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来科举博物馆,每次来都随身带着小本子,遇到展陈文字里的疏漏,就认真记下来,再抽空联系馆方反馈。如今身为博物馆“文化顾问”,这份对文字的较真更成了他的责任——他说顾问不是虚名,要真真切切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把好文字关”。他跟我说,自己退休后没放下语文人的本分,不管是逛博物馆、走老街,还是看景区导览,只要发现文字问题,就忍不住“较真”——小到一个错字一处语病,大到一段历史表述的偏差,都会仔细梳理清楚,用专业的方式提出来。这份把“纠错”当成日常习惯的坚守,让同为语文老师的我格外动容。

    作为同行,我关注了他的公众号,常看他分享为报章杂志、旅游景点指错的事迹,才真正懂得:他的“挑错”从不是挑剔,而是用语文人的专业守护文化的根。现在我也学着他的样子,做志愿讲解时会格外留意展板文字;社区组织文化活动,我会主动帮忙审阅宣传材料;就连和老同事聊天,也会聊起如何在生活里守护母语的规范。就像夏老师说的:“退休不是终点,是换个方式继续做语文的‘守灯人’。”

    我和夏老师的这次邂逅,像是给我退休后的生活开了一扇新窗。夏老师说:“语文课堂的外延和社会相等,语文课的内涵和生活相等。”他用行动告诉我,语文人的价值从不止于三尺讲台。在博物馆的展柜前、在古镇的石碑旁、在每一处需要文字较真的地方,都能找到我们的位置。而我,愿做他身边的同行者,在志愿服务的微光里,把这份对文字的敬畏、对文化的热爱,一直传递下去……

  (中国科举博物馆志愿者 陶静)




来源:
阅读:13
日期:2025/10/26

【 双击滚屏 】 【 推荐朋友 】 【 评论 】  【 字体: 】 
上一篇:[原创]参加科举博物馆“文化顾问”授聘仪式纪实
下一篇:[转帖]一份跨越十余年的师生情
  >> 相关文章
 
  ·[原创]夏传寿家庭三获“国字号”荣誉
发表评论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域名:http://xcs.bchrt.cn/
皖ICP备06009990号
                                     〖如果您需要查找本站以外的信息,请在下面综合搜索引擎中输入有关的关键字词进行搜索〗

关键字:

地图 搜狗 雅虎 软件 google 有道 百度 百度mp3
搜刮mp3 查歌词 百度图片 百度百科 百度知道 中搜 视频

                                      离2026(丙午-马)年春节还有 .
站长信箱:cqyzxc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