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飞鸽”老伙伴
三十多年前,我和妻子分别从合肥和芜湖来到皖南山区广德县的一个乡村中学教书,身边还有个活泼可爱的千金。从繁华闹市一下子“下”到穷乡僻壤(当时确实是这样),生活清苦多了。好在我们月月拿钱,那时物价又低,再加上那里山水秀美,民风淳朴,乡邻和睦,师生友爱,倒也颇有东晋陶公归园田居的同感。
惟一感到不便的是学校离县城十余里路,那时的交通又极不发达,我挈妇将雏地买个菜什么的很不方便。记得每到礼拜天,我和妻子赶集归来,常常是一个抱着女儿小燕,一个抱着冬瓜小鸡,活脱脱像那首《回娘家》歌中所唱的小媳妇。
于是,我们小夫妻俩发誓要买辆自行车。
可在那个年代,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辆车要一百六七十元,而我俩每月工资之和才八十来元。总不能两个月不吃不喝吧。我这人又一贯不喜欢借钱购物,况且那时人们都不宽裕。于是只得自力更生,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好在本人无烟酒嗜好,妻子也很会持家,孩子也懂事听话。全家人同心同德,自己种菜,自己打柴: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节约着每一个铜版……
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斗,购车的资金终于筹措齐了。
那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多么令人难忘的日子!1970年,新学年伊始的一个周末。我抱着孩子,妻揣着票子,我们最后一次步行到了县城,直奔五交化商店自行车柜台。由于爱女叫海燕,我们特地选了辆“飞鸽”。钱物两讫之后,我放好孩子推着车子傍着妻子,喜滋滋地在大街上逛了一圈。顺便用剩下的零钱买了点糕点、蔬菜挂在车头,让妻子抱着孩子坐在车后,我蹬着车子。一家人一路欢歌笑语,不一会儿就到了家。
从那以后,这辆家庭专车就一直伴着我这个专职驾驶员,我也一直非常珍惜,用心保养它。如今,虽然我已年逾知命,它到我们家也年过而立,可是我们似乎都还不觉得老。我腰膀硬朗,上下车自如:它除了铃以外,哪儿都不响。
常听人说,朋友是老的好,东西是新的好。可是,我还是喜欢自己的这位“飞鸽”老伙伴,真的,打心眼里!